close
經期前後發生的下腹痛,或其他伴隨症狀,如:頭痛、噁心、四肢冰冷、腹瀉等,稱為「痛經」,這是一般婦科常見的問題。根據統計,痛經的發生率在青少女期約30~50%,成年婦女約有10~20%,嚴重者會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等。
痛經可分為「 原發性痛經 」和「繼發性痛經」兩類:
原發性痛經最常見於20歲前後的未婚女性,主要在月經來的前後時期有下腹陣痛,持續約2至3天,隨著年齡增加及生產後,症狀會改善或消失,痛經主要發生原因在於內分泌失調、前列腺素過多造成子宮收縮過強而使肌層產生缺血及缺氧,進而引發疼痛,在排卵後雌激素和黃體激素增加,促進了前列腺素的合成也會增加痛經的可能,另外,子宮本身的發育或位置、體質、遺傳、心理等皆與痛經有關。若患者有器質性的病變而引致痛經者,則屬繼發性痛經,多見於30歲以後的女性,通常會持續性疼痛及症狀愈來愈加劇的情形,發生原因,如:
1、子宮內膜異位、骨盆腔沾黏、慢性骨盆充血等,並於性行為、月經前後皆會感到腹痛。
2、另如子宮肌瘤,一般雖不疼痛,但若呈現變性,也會引起痛經。
3、置放子宮內避孕器,刺激子宮腔發炎作用,釋出大量前列腺素,也會導致痛經。
4、先天性子宮畸形如子宮中隔、雙角子宮等,也會引起收縮不協調或過強而疼痛。
5、若子宮頸管狹窄可能會增加子宮頸管壓力,導致經血排出不順而疼痛。
上述這些,通常可藉由骨盆腔內診、超音波掃描、血液或腹腔鏡檢查等來診斷。
在治療方面─
原發性痛經的治療可服用如:阿司匹靈等藥物,藉由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來改善痛經,口服避孕丸也可減少排卵後所產生的前列腺素,若保守療法無效,也可經薦前神經切除術來有效減緩痛經。
繼發性痛經的治療主要以去除導致痛經的器質性病兆,例如: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、子宮頸管擴張術等,或可以一段時期的賀爾蒙相關藥物治療也可達到相當的療效,另外,以抗生素治療慢性盆腔炎也有減緩痛經的效果,除此之外,適度運動、吃甜食、熱湯或局部熱敷腹部,也可以改善症狀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